老子的名言及其解说精选句子119句

时间:2023-11-12 12:07:20

摘要:老子的名言及解释1、老子名言十句(精读)(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3)、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1、老子名言十句(精读)

(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8)、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3)、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7)、《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老子的名言及其解说

(1)、《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注: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1)、·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1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1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5)、(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16)、解释: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7)、那么老子到底是不是以这种方式隐起来呢?不好说。其实隐还有另外的解释,就是大隐隐于市。老子大可不必走出函谷关隐到不知所踪的地方,他完全可以在社会上以另外一种身份生活,那也是一种隐。另外,他在行为处事上也可以以他自己的方法体现隐的精神。

(1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老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读完老子这段语录以及解释我们就知道了人世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人的不知足,以及贪得无厌,真的如此,我们上面所分析的都是人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所做出来的一些事,让人感到无语。

(3)、(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4)、(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5)、(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弗洛姆说过,“贪欲就是无底洞,无尽的欲念,让努力的人精疲力尽。”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11)、不仅如此,这人总能找到理由把曾国藩暗自吹捧一下,但是又不着痕迹,听起来真诚自然,发自肺腑,这让曾国藩暗自称许:这年轻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留在军中委以重任,一时间,怎么看这人怎么顺眼,简直当成忘年之交。

(12)、名誉和生命哪个最可爱?生命与财产哪个最重要?得与失哪个害处最大?过分地爱恋某一方面,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过多地聚敛财富,必然导致大量低丧失。懂得满足的人就不会以现状为羞耻,明白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带来危险,就可长存于世。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4)、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19)、(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老子的名言名句

(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4)、(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7)、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一生时间很短,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转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8)、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1)、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视如生命,孩子冷了,热了,疼了,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再忙也要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天使。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1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老子说,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别人的恩惠,赞扬,或者追捧,就会感到诚惶诚恐,无形之中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很怕自己做不到位,而令对方失望。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17)、(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8)、(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9)、“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20)、有数而无道,必自讨苦吃。很多人自以为头脑聪明,口才好,善于察言观色,就喜欢玩一点策略计谋,与人打交道动不动就耍一点小花样,其实这种人是最愚蠢的。

5、老子的名言及解释是什么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2)、(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在《老子韩非列传》的结尾处司马迁写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这里面提到了虚无,正因为虚无所以才能够因应变化于无为。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9)、(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0)、《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名言

(1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这句的意思是人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喜欢给别人当老师。

(16)、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8)、解释:能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认清自我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1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3)、“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6)、过了几天,曾国藩拨给年轻人一笔不小的款项,用于采购必需品,没想到几天之后,手下亲兵急匆匆来报——那个青年才俊是个大骗子,已经携款潜逃!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