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86句合集)

时间:2024-04-03 13:20:24

摘要: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1、我最不希望自己最后的那一刻,只剩下身体,而没有了生命(这个生命不是名词,而是动词)。2、前几天我听了一本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里面有一个新的观点:行为改变了,思维也会改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演员大部分时候,是通过行为来调动感情的。我刚好在听到这本书的当天看了一期《声临其境》的配音节目,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提供的不...

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1、我最不希望自己最后的那一刻,只剩下身体,而没有了生命(这个生命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2、前几天我听了一本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里面有一个新的观点:行为改变了,思维也会改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演员大部分时候,是通过行为来调动感情的。我刚好在听到这本书的当天看了一期《声临其境》的配音节目,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提供的不仅仅是声音,与声音同时展示的是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和行动。看电视时,虽然我们看不到配音演员的这些表情、动作,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才有了感情,才有了生命力。(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3、这也让我想到了科幻片里常有的桥段,一个人在肉身死亡之前把自己的意识与记忆储存在了电脑里,请问他存在吗?如果让笛卡尔来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会说,当然存在,因为人本质上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4、消失的是“你”,存在的是你说过的话,你处理过的事,你展露过的行为,你表达过的思想,每一个瞬间都是“你”!

5、如果人类的意识不是依照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而造就的,那么如前面说过的,人类的认知仅限于经由演化竞争而形成之认知系统提供的认知能力。自然科学的理解视典型人类的认知条件而定。如果这些认知条件不受其影响的话,自然科学界就不会有进步,也不会有矛盾和修正了。研究的标准,如无矛盾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等也并非独立的标准,它们都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知识状态下符合人类的认知能力。100年前被自然科学家认定为毫无疑问的,今日的我们则予以摇头否定。那么何以同样的情况不会在100年后发生呢?

6、相反的,脑部的研究已经知道,不管是感觉还是最高等的精神活动,都无法与生物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分隔开。因此,倘若这是可能的话,那么脑部研究学者就根本无事可做了;他们就不需要去研究脑区、记录静电联结状况和为化学物质命名,因为这些都与心灵毫无关系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用“心灵就是以上所述的相反”来解释心灵。而只是圈选出脑部的一个区域并列出一些物质,然后就号称“这便是人类的心灵”,这也是不够的。人类的意识是身体和它对环境的经验两者的交互作用。为了了解我们的心灵,我们不能只把它限制在我们的脑中,或像笛卡儿一样把它认定是存在于一个与身体分开的空间里,我们还必须学习从我们的整体生物结构去了解它。我们的感官、神经和神经元都与外界,与我们所看、所听、所嗅、所尝和所感觉的进行交流。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大约可以如此回答:我知道我是谁,因为我的感官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细胞,这些信号以精密复杂的转换电路扩散,其精密程度可让知道我自己的思想和想象我的存在等如此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产生。以上是波士顿这位现代脑部学者的说法。不过,被他严厉批评的那位三十年战争时代的前辈,在衣袖里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这个脑部学者真的解答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吗?为了找出脑部的运作方式,以及描述感官和神经细胞如何为我反射出我自己的形象,我必须思考这些想法。而这一切即使都看似真实,却都还只是存在于我头脑里的想法和想象而已!这么看来,“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们最好别将它理解成我的思考构成了我的存在,或者单单只有思考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毫不相干,因为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说只有思考能带给我“我存在”的想法,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正确的!

7、前些日子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8、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些白饭往嘴里塞。

9、所以说,人际自我与生态自我是相关的。但不仅仅是这样。另一个重要的建构模块可能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能力。使用自己的身体蓝图来诠释他人行为的能力部分取决于镜像神经元——就是当你做某个指定动作以及看到别人做这个动作时,你大脑中会被激活的那些细胞。

10、因此,对于哲学家来说,从“思考的我”开始思考,进而一步步了解世界,仍然是个可行的方法。从这点来看,笛卡儿在今天并不比400年前落伍。不过哲学家们当然应该认清,他们既不是脱离脑部也不是借脑部的帮助来思考。脑部自己在思考,而脑部也产生出这个在想“我在思考”的“我”来。然而,笛卡儿在使用“我”这个词上是否正确无误呢?他难道不是应该说“如果人在怀疑的时候无疑是处于思考状态的,那么必定存在着思考这件事”才对吗?与其说“我思故我在”,不是更应该说“思想存在”吗?这个被偷偷带进来的“我”到底是什么呢?

11、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参见庄周梦蝶)。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12、这位在三十年战争开始时的一个初冬夜晚为哲学带来革命性改变的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就是勒内•笛卡儿(ReneDescartes)。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位于雷恩布列塔尼省最高法庭的法官。22岁时,他追随荷兰统帅莫里斯•冯•欧拉年从军,踏上冒险旅程。他在那期间学到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至于军人的生活则乏善可陈。随后不久,他游经丹麦和德国,并再次入伍从军,这次跟随的是马克西米里安•冯•拜恩。笛卡儿参与了这支军队攻取布拉格的战役,并在当地参观了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工作室。他顿时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一名为黑暗的科学界带来光明的启蒙者。他充满自信地梦想着一个清晰、符合逻辑和“普遍的方法来探索真相”。而他,笛卡儿,便身负找到这个方法的使命。

13、我不由得心想,笛卡尔的这个哲学命题又是有如何伟大魅力,仅仅五个字贯穿古今,沉淀数百年后依旧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呢。

14、笛卡尔清楚地知道,精神在两方面都有影响:身体的伤害(或身体状况良好)会对心智有影响,心智中的情绪通过身体表现出来。这种身体表现可能发生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精神痛苦的身体表现看起来就像患有某些身体疾病,如胃或头的颤抖、恶心和疼痛。

15、然后是随时间延续的自我,也就是对自已在时间中持续存在的觉知。

16、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Jepense,doncjesuis”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17、正如后来的评论家所指出的,笛卡尔并没有真正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是证明了思考正在进行,但并不是因为他正在思考,或者他的存在是因为他正在思考。但他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已经完成得非常好了,因为他的论点确立了肉体和精神/心智的区别。

18、“思”在读作sī时的基本含义为想,考虑,动脑筋,如思想;引申含义为想念,挂念,如思念。“思”在读作sāi时的基本含义为多胡须的样子。

19、知道要去往哪里、有坚定的信念,即使明白一路上荆棘丛生,但仍然勇往直前。

20、说完整了,就是:我要有慧思,能有所发现发明创新,才是我存在的价值。

21、能够完美的继承后几章,并用来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是拉美特里,他是一名医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去研究人心与人身的关系,拉美特里的哲学正是集中针对心灵与人体来展开论述。马克思说:“拉美特里的著作是笛卡尔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结合。拉美特里详尽地利用了笛卡尔的物理学。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仿照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模式写成的。”拉美特里的机械唯物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回答是:思维(感觉能力)是存在(物质)的属性。

22、什么是自我?勒内·笛卡儿写下的“我思故我在“浓缩了他对自我的一种看法。他认为他的自我是永恒的、是他的存在的本质、是赖以认识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

23、纪念诺贝尔化学奖得主WalterKohn诞辰95周年

24、私人自我是你的内在生活:你的意识流和你对它的觉知。

25、这个观点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阿米巴是哲学更重要,还是实学更重要?哲学是思维层面的;实学我们可以理解为产品、服务、技术等等这些,就像行为,有实体存在。思维和行为,哪个决定哪个?思维决定行为,行为会改变思维。阿米巴的哲学是实学的基础,但同样,实学会精进阿米巴的哲学!

26、在伽森狄看来,生命的初期,我们存在着,却没有思想或者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这是一个经验的事实,硬说“我思故我在”,那是对这个事实置若罔闻。在婴儿时代,“我在”,但我却未必“思”,“思”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我在”是第一性,“我思”是第二性。

27、霍布斯对笛卡尔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经验论与天赋观念论的对立,这场论战还一直持续到洛克与莱布尼兹的争论。

28、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29、再次是人际自我。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同理心,它源于一种想象自已身处他人境地的总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用生态自我在内部模拟我们感知到的他人的情况。

30、笛卡尔试图把自己的哲学思考建立在某些可以相信的确定性事物的基础上。他发现,自己唯一能肯定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存在,这引出了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想,故我在”)。他的这个观点基于自己看到或经历的一切可能并不比一个梦境更真实的认识。但事实上,他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并思考这个问题,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31、“我思故我在”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宣言。这个“我”是思维,是理性,是唯一确定的实在。把“我”从上帝的怀抱中、从固定的世界秩序和结构中拿出来,是人对自己的自我流放。种自我流放对中世纪的价值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32、《人是机器》标志着笛卡尔的物理学发展成了机械唯物主义

33、“与自己的思想对谈”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目标:当外面这场即将彻底摧毁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时,这名男子想追求安静、秩序和清晰。他要追求关于自己和世界绝对与最终的确定性。他第一步先规定,只要不是清晰明白的事,都不认为那是真的。他也怀疑一切可疑的事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其他的感官,因为人太容易出错了。带着怀疑的心,他慢慢向前摸索。即便是思想也不可以不经审查就加以采信,因为恶灵有可能影响我做出错误结论。等一等!难道就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容怀疑的吗?因为就算我怀疑一切,我还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以及“我是那个怀疑的人”这两件事啊!而如果我知道当我在怀疑的时候正在怀疑,那么我必定想着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有一个不容怀疑的确定性,一个高于所有其他原则的首要原则: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当他想到这句话并且脱口而出时,壁炉里的火还没熄,但是哲学的世界却已经完全改观。

34、这一洞见和休谟的直觉相符:如果你停止思考,自我就会消失。例如,在你睡着的时候,“你”就不存在了。然而,当你醒过来,自我的这些相似的过程会从之前停工的地方继续运行。

35、“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分离的绝对性,只看到了矛盾中的同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对立之所在,缺少了辩证思维,自然会有唯心主义倾向了。

36、这个发出者或者认识主体就是我呀,所以我就算再怎么怀疑这个世界,我也无法怀疑我自己存在。相反,我越怀疑世界,就越必须确信自己的存在。

37、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方的立场与困难,只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对方下评语。

38、我们可以感性,但不要有烦恼就行。怎样我们就不会有感性的烦恼了?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做到这三点,就不会有感性的烦恼,任何时候我们选择的都是正确那一个。

39、    孔圣人可以立即辨别真想,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40、当然,还有一些道德问题需要考虑。是否不将应该在机器人身上模拟人类自我的某些方面,比如动机和目标?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我们是否也必须赋予它人格?

41、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42、笛卡尔(1596年—1650年)是哲学史上的二元论者,他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可以分为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物理学,前者主要出现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形而上学的沉思》)中,后者则是《哲学原理》的核心精神。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是从他的方法论出发的,也就说《第一哲学沉思集》和《哲学原理》都以他的第一部著作《谈谈方法》为基础。要了解的笛卡尔哲学的脉络,就有必要先了解他的方法。

43、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把他的方法论归结为四条:

44、其实,自我是大脑的某些活动模式构建而成的一系列过程,类似于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某些程序。

45、20世纪9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乌尔里克·奈塞尔更进一步,他标记了自我的五个关键层面:生态自我、人际自我、随时间延续的自我、概念自我和私人自我。

46、然而唯一真正的事实是:心灵和身体是不容分离的!因为任何想在脑中试着将两者加以区分的人都将徒劳无功。脑部并不是一个把心灵作为软件配备的硬件,这两者是以一个不可分割且至为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虽然“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的名气如此响亮,但是当中却不幸地掺杂了一些瑕疵。因为这句话不仅说明只有借助思考才能知道我和我的存在,它还主张思考以及思考的意识两者是存在真正的基础。而由于这个思考应该在严格与身体分开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这个句子便强调了精神世界和身体的彻底分离。另一个自我在当时写下的,已经无法得到今日脑部学者的认同:“我认知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整个本质和天性都只存在于思想里,且其存在不需要一个空间,也不依赖任何物质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让我成为我的灵魂,完全与身体不同,即使没有了身体也不会停止成为它要成为的一切。”如果这段话是对的,那么心灵便成了存在于一具机器里的鬼魂。但这并不正确,因为在脑中并没有一个名叫心灵的一个独立的地方。这无稽的程度,大致就像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个名叫大学的地方,它却独立地存在于大学楼房、街道、草坪和人群之外一样。

47、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也用作人名,但没有确切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例。 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48、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指导,也不能忽略心灵上的呵护与培育;要教会学生思考什么,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让学生们在求学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自由运用理性的能力,以自我为出发点,有目标地去思考,去怀疑,去感受,去理解。

49、那么,我们要如何解构自我,以便在机器上重建它呢?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就人类自我的构成因素提供了许多洞见。

50、一是人类是有智力思维的高级生物,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基本上是依靠基因遗传的本能生存的,而人是有后天的智力思维,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51、我们总是被主观意识所左右,往往也被主观意识所蒙蔽。其实,凡事儿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52、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53、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54、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55、这个思想实验给我的感悟是:人的行为、语言、思想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切割,对事不对人往往是做不到的,事就代表了人。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思想等等,这些有行的和无形的才组成了一个具象的你。

56、 据有人考证“我思故我在”的英文(笛卡尔原拉丁文是Cogitoergosum)是“Idoubt,thereforeIthink,thereforeIam”,意思是:我质疑,因而我思考,故我在。这与庄周梦蝶的意境相去甚远。

57、我们不难发现,笛卡尔的这后三条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按照由浅到深的层次递进,尽可能多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认识工作的进展。

58、奈塞尔的分析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但它对构建人工自我可能需要什么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59、既然这个怀疑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活动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一个思想活动而言,它总得有一个发出者吧?(这个所谓的思想活动的发出者在哲学中被叫做“认识主体”)。

60、这是一个人,而且是同一个人,他能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和感觉。但人没有身体就没有感觉,所以身体必须是人的一部分。

61、因此,笛卡尔还在世的时候就受到了两个唯物主义者的诘难,一个是伽桑狄(1592年—1655年)另一个是霍布斯(1588年-1679年),这两个人复兴了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与笛卡尔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第3组、第5组诘难中分别做出了回复。

62、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

63、笛卡尔考虑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双向影响是与众不同的,但他不能对非物质的精神和物质如何互动这一问题做出充分的回答。事实上,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64、笛卡尔这一通“胡思乱想”其实是很伟大,在哲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把这个叫做“认识论转向”。

65、我不畏惧衰老和死亡,但我惧怕变成那个除了器官在衰老,而其他一切一成不变的状态。

66、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67、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颇具影响的自我理论把自我分解为五个要素:

68、延伸阅读: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

69、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就是“我思故我在”的完美例子。自从霍金21岁患上肌肉萎缩性硬化症,他的肉身就失去了意义,霍金是以一种纯粹的“我思”的状态活着的。而在世人看来,他的肉身只是区区桎梏,思想与灵魂的意义无限重大,是另一种包罗万象的存在。只要他还在思想,他就存在着。

70、认为思维可以在没有任何感官输入的情况下发生,这表明了心灵(或灵魂)与身体之间某种程度的分离。

71、这些怀疑包括: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到的东西,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这种怀疑是一种“方法论的怀疑”,是以怀疑为手段,破除旧的教条与成见。

72、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7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哲学界沉浸在唯心主义哲学中将近300多年。最终这方面问题被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给抢过去了,哲学家们只好研究其他问题去了。

74、如此分析,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又会有多少沟通的沟壑?

75、概念自我是关于你是谁的看法:一个有人生故事、个人目标、动机和价值观的存在。

76、笛卡尔的结论是,身体是一个物质客体,由机械定律控制;而精神则是非物质的。他尽可能多地给身体分配精神活动。因此,他用感觉器官和神经来解释所有的感知、记忆、想象和常识活动,剩下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和语言,这些都属于精神的功能。

77、笛卡尔自己就从这条原理进行演绎,最终得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第一哲学沉思集》说:

78、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79、在所有可怀疑的命题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那就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作为思想者,我可以怀疑我所思想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思想本身。

80、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81、第二个沉思是“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笛卡尔在书中说:“精神可以用它本身的自由,对一切事物的存在只要有一点点怀疑,就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决不能认为它自己不存在。”

82、前段时间又听了一遍《世界观》。里面有一句:如果你每天都读你看得懂的书,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纵观人类历史世界观的变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然后不断颠覆,又不断重塑的循环过程。

83、我们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分享阿米巴的书籍,其中学习了很多稻盛先生的哲学,哲学属于思维的范畴,我也一直认为:思维很重要,思维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就会改变。

84、思维打开了,会影响我们行为变化;同样,行为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变化。如果我们不喜欢一个人、一件事,我们可以先要求自己做出一些强制的行为,比如每天早晨给他一句问候,慢慢的,也许就会发现原来他并没有那么讨厌,甚至开始喜欢。

85、随时间延续的自我赋予了你对自身过去和未来的觉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