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79句集锦)

时间:2024-04-13 13:08:08

摘要: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1、(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4、(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出处)《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1、(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4、(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解释:一箪食,一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7、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9、(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现多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

10、(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1、(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  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13、(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4、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5、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6、(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8、(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9、(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2、(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23、(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24、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25、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26、(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7、(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29、  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30、(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31、(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32、(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3、蒙曼读经典08水浒传的正确阅读方式——放弃偏见

34、(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35、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6、(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7、(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38、(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9、(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0、(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41、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42、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3、(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45、(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6、(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47、(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8、(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9、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0、(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51、(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52、(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53、出处:《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4、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55、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6、(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7、(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58、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59、(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60、(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1、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62、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63、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64、(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65、(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66、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7、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6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9、(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70、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71、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2、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73、(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74、(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75、(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76、(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77、(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78、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