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二 『67好句摘抄』

时间:2024-04-01 12:14:08

摘要:论语十二章高二1、B.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论语十二章高二

1、B.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5、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基础年级作文教学系列.蜻蜓语文|局部说理,规范例证————基础年级议论文写作之语段训练

7、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8、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语文课堂不能被动地去灌输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 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不仅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思维之流奔流不息;而且也能够把学生快速引进文本,让他们与文本对话,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丰富和陶冶情感,提升审美境界。窦校长抛出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在展示环节引发了三个小组的争论,让我们看到,语文课堂中的思维的碰撞所引发学习热情的滋长。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1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颜渊问仁。子曰:“克 (           )己复 (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                ),请事 (             )斯语矣。”(《论语·颜渊》)

13、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1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作用,要五考虑: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15、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当我选择离开家乡三千多公里来到远方的时候,那些我心里无比珍贵的东西就早已变成了曾经。曾经就是曾经,永远不及当下来的重要。

1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9、高考|最神秘的高考卷来啦——2021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最全资料(试题+答案+评析+下水文+素材)文末可下载

20、(3)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21、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22、②追求进步。她看到部队出发,就非跟着部队走不可,还深一脚浅一脚跟跑过来。

2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4、基础年级作文教学系列.蜻蜓语文|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作文说理指导与深度探究

25、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26、2(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C项,“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是正面描写汪可逾的古琴演奏的效果。

27、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28、(高一期末复习)|《红楼梦》前十回章回总评+精题回扣

29、9孔子说:“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就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在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在畏惧任何困难。”

30、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饮食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对于居处不求舒适,只要安全就可以了。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3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     )”

33、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4、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35、(2)答案:“止,吾止也”“进,吾往也。”表示孔子认为在学习上半途而废或持之以恒的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7、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8、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3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40、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4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3、君不是单纯地指自己,而是指国君,故在此代指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是由前人留下的好的法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用它代指制度。

44、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6、③除以上两种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47、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8、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4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0、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5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2、⑤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53、(3)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54、(2)答案:本章要求践行仁德就要按照礼规定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使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

55、●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5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7、词语注释:①篑:盛土的竹筐。  ②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③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④平地:平整地面,填平洼地。  ⑤往:坚持下去,一往无前。

5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9、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6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61、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62、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

6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4、(1)答案:本章提到“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践行礼的要求就能实行仁德。所以“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的具体内容要由礼来规定,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65、(1)提问:本章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6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