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注释(81个文字精选)

时间:2024-04-18 09:17:49

摘要:论语原文及注释1、(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2、(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3、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4、(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

论语原文及注释

1、(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2、(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3、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4、(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可耻,饿死于首阳山。孔子称他们二人为“古之贤人”(《述而》)。②旧恶:宿怨,旧仇。③是用:是以,因此。希④:通“稀”,少。

5、(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6、(注释)①数(shuò):屡次,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8、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9、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0、译文:鲁国想要扩建长府(鲁国国库)。闵子骞说:“依照过去的方式来做就好了,何必扩建呢?”孔子说:“这个人平常不说话,一说话就很中肯。”

11、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12、(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13、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

14、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15、1?16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zǐyuējūnzǐzhōuérbùbǐxiǎorénbǐérbùzhōu

17、(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18、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1、(注释)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态度;难,困难。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难道。

22、(大意)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表现快乐而不放纵,忧郁而不悲伤。”

23、(译文1)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2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5、3?22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6、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9、孔子说:“君子要厚重,不厚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东西也不会坚固。在与人相处中要以忠信为主。不能与德才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如果有了过失或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30、(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31、反坫(diàn):宴会的礼节,诸侯王会见别国国君,献酒后把空杯放回坫上。坫,古代厅堂中用土筑的台子,祭祀或宴会时用来放礼器和酒具。

32、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3、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4、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35、(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36、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7、(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38、(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39、(注释)(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40、(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41、(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42、(大意)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43、(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4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45、(译文1)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46、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47、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48、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9、(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50、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51、duìyuēbùnéngzǐyuēwūhūcéngwèitàishānbùrúlínfànghū

52、(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53、(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54、(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55、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56、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7、(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58、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59、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60、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1、(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62、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3、(大意)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过俭约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过富足安乐的生活。有仁德的人能安心于行仁德,有智慧的人能利用仁德。”

6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5、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66、(注释)社:土神。这里指的是社主,即祭祀时立的木头牌位,用来代表土神。

67、《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68、(译文)孔子说:“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事。必然招来很多的怨恨。”

69、wángsūngǔwènyuēyǔqímèiyúàonìngmèiyúzàohéwèi

70、(注释)(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3)说:音yuè,同“悦”。(4)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5)末:没有。

71、(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②谄:谄媚。

72、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73、(注释)①里:这里作动词用,指居住。②处:动词,与上文“里”同义。③知:同“智”,(《论语》的“智”都写作“知”。)

74、(注释)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②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③夏后氏:夏代。④咎:追究。

75、(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76、1?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7、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7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9、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0、(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礼’。”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