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著作 『55好句摘抄』

时间:2024-04-20 21:13:27

摘要:叔本华著作1、  这个世界很庸俗,我不愿意被庸人吃掉,终于走进摩登舞的天地,没想到漫长的十九年仍然被庸人包围。所幸的是毕竟还有你这样的纯洁之人能对我有所理解,所以,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2、即便是为了人脉资源,社交本身的作用也被夸大了。有些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真正的有效社交,是建立在可以资源互换或者价值互补的基础上的。3、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被强迫状态的印记”!...

叔本华著作

1、  这个世界很庸俗,我不愿意被庸人吃掉,终于走进摩登舞的天地,没想到漫长的十九年仍然被庸人包围。所幸的是毕竟还有你这样的纯洁之人能对我有所理解,所以,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

2、即便是为了人脉资源,社交本身的作用也被夸大了。有些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真正的有效社交,是建立在可以资源互换或者价值互补的基础上的。

3、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被强迫状态的印记”!人的生命因此决不是用来享受的天赐礼物,而是一个任务,一个要完成的苦役。—叔本华。相对于西方哲学被理性思维所主导,叔本华的思想充满了“非理性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佛教思想有着相似之处,都有着对“道”(生命体悟)的阐述。

4、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48:03

5、“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这部著作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

6、一件作品要永恒不朽的话,那这一作品就必须具备多样的优点,以致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和赏识所有这些优点的读者也不容易。

7、而从情绪层面来看更是如此,社交带来的纵情短暂而靠不住。再有趣的灵魂,也拯救不了一个匮乏的灵魂,只有自身精神富足,才容易从容快乐。所以,亚里士多德才说,“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

8、他告诫人们,“幸福十之八九都有赖于健康。”“不管是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9、叔本华十分推崇孤独状态,他认为大多数人的社交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庸俗的社交只会消耗人的时间精力。从这个层面上,他说“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不多。”

10、在普遍焦虑的时代,很多最基本的人性需求,都成了奢侈品,比如健康的饮食,比如好的睡眠。

11、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12、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13、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说说我从中得到的3点收获

14、《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15、叔本华强调人生基调的痛苦,并非让人消极而悲观的生活,恰恰是在引导人们,对生活要有理性清醒的认知,对痛苦也不要惧怕,学会平和地去追求幸福。

1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qSvUwUUPLbQ8s16GGwYrg密码:ofsq 书名:叔本华随笔

17、论谬误  我的意见是每一谬误都是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如果人们知道这结论只能有这一个而决不能另有一个根据时,这根据还要妥当的,否则就不妥当。陷入谬误的人,要么是为结论指定一个它根本不可能有的根据,这就表现他是真正缺乏悟性,也即是缺乏直接认识因果联系的能力;要么是一个更常见的情况:他为结论指定一个可能有的根据,同时还为他这种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补上一个大前提,说该结论无论何时只能是由他所提出的这根据产生的。其实只有作过完备的归纳功夫之后,他才有权这样说,然而他并未作过这功夫就事先这样假定了。因此.“无论何时”这个概念就太广泛了,而应取代以“有时”或“大多是”:这样的结论命题是悬而未决的,那也就不会错误了。但陷于谬误的人既然只是按上述方式行事,那么他不是操之过急,便是对可能性的认识太有限,从而不知有应作归纳功夫的必要。因此,谬误和假象是完全类似的。两者都是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假象总是由悟性来的,也就是悟性直接从直观自身中按因果律造成的;谬误总是由理性来的,也就是理性在真正的思维中按根据律所有的形式,最大多数也可以是按因果律造成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15节  论人的意志  这个自在之物(我们将保留康德这一术语作为一个固定的公式),既已作为自在之物,便决不再是客体,因为一切客体已经又是它的现象而不是它自己了。但是在需要客观地来设想它的时候,它就必须从一个客体,从一个只要是客观地已知的什么,从而即是从它自己的一个现象借用名称和概念。不过为了合于作共同理解的支点之用,这个现象就不能是别的,而只能是它所有一切现象中最完善的,亦即是最鲜明,最发达的,直接为认识所照明了的一个现象。而这就正是人的意志。人们也很可以指出我们在这里当然只是用了从优命名法,由此,意志这个概念就获得了比它前此所有的更为广泛的范围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2节  在意志作为人的意志而把自己表现得最清楚的时候,人们也就真正认识了意志的无根据,并已把人的意志称为自由的、独立(无所待)的。可是同时,人们就在意志本身的无根据上又忽视了意志的现象随处要服从的必然性,又把行为也说成是自由的。(其实)行为并不是自由的,因为从动机对于性格的作用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别行为都是以严格的必然性而发起的。一切必然性,如前所说,都是后果对原因的关系,并且绝对不再是别的什么。根据是一切现象的普遍形式,而人在其行动中也必然和其他任何一现象一样要服从根据律。不过因为意志是在自我意识中直接地,在它本身上被认识的,所以在这(自我)意识中也有对于自由的意识。可是这就忽视了个体的人,人格的人并不是自在之物的意志,而已经是意志的现象了,作为现象就已被决定而进入现象的形式,进入根据律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3节  论认识  所以认识,在根本上看,不管是理性的认识也好,或只是直观的认识也好,本来都是从意志自身产生的。作为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一种“器械”,认识和身体的任何器官一样,也是维系个体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工具之一。作为这种工具,认识(原)是属于意志客体化较高级别的本质的。认识本来是命定为意志服务的,是为了达成意志的目的的,所以它也几乎始终是驯服而胜任的;在所有的动物,差一些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然而在某些个别的人;认识躲避了这种劳役,打开了自己的枷锁;自由于欲求的一切目的之外,它还能纯粹自在地,仅仅只作为这世界的一面镜子而存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7节  论时间  在时间上,每一瞬只是在它吞灭了前一瞬,它的“父亲”之后,随即同样迅速地又被吞灭而有其存在一样;如同过去和将来(不计它们在内容上的后果)只是象任何一个梦那么虚无一样;现在也只是过去未来间一条无广延无实质的界限一样。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3节  谁要是认识了根据律这一形态。即在纯粹时间中作为这一定律出现。而为一切计数和计算之所本的这一形态。他也就正是由此而认识了时间的全部本质。时间并不还是别的什么,而只是根据律的这一构成形态。也再无其他的属性。先后继起是根据律在时间上的形态,“继起”就是时间的全部本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物质  因为物质,自始至终除因果性外,就再不是别的;这是每人只要思考一下便可直接理解的。物质的存在就是它的怍用,说物质还有其他的存在,那是要这么想象也不可能的。只是因为有作用,物质才充塞时间、空间。物质对直接客体(这客体自身也是物质)的作习是“直观”的条件,在直观中唯有这一怍用存在;每一其他物质客体对另一物质客体发生作用的后果,只是由于后者对直接客体先后起着不同的作用才被认识的。也只在此中才有其存在。所以,原因和效果就是物质的全部本质;其存在即其作用。因而可知在德语中将一切物质事物的总括叫做现实性Wirklichkeit,是极为中肯的;这个词儿比实在性Realitat一词的表现力要强得多。物质起作用,而被作用的还是物质。它的全部存在和本质都只在有规律的变化中,而变化又是物质的这一部分在别的一部分中引出来的,因此,它的全部存在和本质也是完全相对的,按一个只在物质界限内有效的关系而为相对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恰和时间相同,恰和空间相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在物质中,空间和时间也必然是统一的,即是说不管时间和空问各自的属性如何互相凿枘、物质必须将双方的属性一肩挑起;在双方各自独立时不可能统一的在物质中部必须统一起来,即是将时间方面无实质的飘忽性和空间方面僵硬不变化的恒存统一起来;至于无尽的可分性则是物质从时空双方获得的。准此,我们看到由于物质才首先引出同时存在,它既不能在没有并列的孤立的时间中,也不能在不知有以前、以后和现在的孤立空间中。可是,众多情况的同时存在才真正构成现实的本质。因为由于同时存在,持续始有可能。而持续又在于它只是在某种变更上,与持续着的东西同时俱在之物的变更上看出来的;不过这同时俱在之物在此时也只是由于变更中有持续着的东西才获得变化的特征。亦即在实体。也就叫做物质恒存的同时,物质和形式却要转变的特征。如果只单是在空间中,这世界就会是僵硬的、静止的.就没有先后继起,没有变化,没有作为;而没有作用,那就连同物质的表象也取消了。如果只单是在时间中,那么,一切又是太缥缈易于消逝的了,就会没有恒存,没有并列,因而也没有同时,从而没有持续,所以也就是没有物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才生出物质,这即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由此才又有持续的可能性;再由于这后一可能性,然后在情况变化的同时。才有实体恒存的可能性。物质既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中有其本质,它也就始终打上了双方的烙印。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悟性  物质或困果性,两者只是一事。而它在主体方面的对应物,就是悟性。悟性也就只是这对应物,再不是别的什么。认识因果性是它唯一的功用,唯一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广泛包摄的能力;既可有多方面的应用,而它所表现的一切作用又有着不可否认的同一性。反过来说,一切因果性。即一切物质,从而整个现实都只是对于悟性。由于悟性而存在,也由于悟性而存在。悟性表现的第一个最简单的,自来即有的作用便是对现实世界的直观。这就始终是从效果中认原因,所以一切直观都是理智的。不过如果没有直接认识到的某一效果而以之为出发点,那也就决到不了这种直观。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但是,如同太阳升起而有这个可见的世界一样,悟性,由于它唯一的单纯的职能,在一反掌之间就把那迟钝的,无所云谓的感觉转变为直观了。眼、耳、手所感觉的还不是直观,而只是些感觉张本。要在悟性从效果过渡到原因时,才有这世界。作为在空间中展开的直观。在形态上变更差的,在物质上经历一切时间而恒存的世界,因为悟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于物质这个表象中,而这就是因果性的作用。这作为表象的世界,正如它只是由于悟性而存在一样,它也只悟性而存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意志  ——把这一切一切只在现象上认为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则认作同一的东西,认作直接地、如此亲密地,比一切其他(事物)认识得更充分的东西,而这东西在其表现得最鲜明的地方就叫作意志。唯有这样运用反省思维才使我们不致再停留于现象,直使我们越过现象直达自在之物。现象就叫做表象,再不是别的什么。一切表象,不管是那一类,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作为意志,它就决不是表象,而是在种类上不同于表象。它是一切表象。一切客体和现象,可见性,客体性之所出。它是个别(事物)的,同样也是整体(大全)的最内在的东西,内核。它显现于每一盲目地起作用的自然力之中。它也显现于人类经过考虑的行动之中。而这两者的巨大差别却只是对显现的程度说的,不是对“显现者”的本质说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l节  论原因

18、能够改正一个人的行为,但不能改正一个人想做什么的意志;而真正的道德价值仅仅属于意志。

19、我们在阅读时,是别人在替我们思想,因为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他人的思想过程而已。

20、《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论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开创了一个主要流派——同情学派

21、似乎她要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被大家认可,被大家看得到的爱情。

22、叔本华开始了形而上学从理性至非理性的转向,尼采在续承了叔本华重视非理性(生命意志)的基础上,将叔本华对生命意志从否定转为肯定。

23、我属于叔本华的那样一些读者之列,他们一旦读了他的第一页书,就确知自己会读完整本书,倾听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24、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25、对于财富的欲望,叔本华这句格言总结的很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以偏概全。他首先肯定了财富的重要性,并论证了贫穷的弊端。

26、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27、人生面对两大敌人,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

28、也许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面具戴上。但幸福与否的秘密,却是在我们摘掉所有面具之后,独自面对自我时才能找到的答案。

29、叔本华的观点看起来有些偏颇,但对于当下这个过度强调社交的时代,却有警醒作用。如今,各种成功学畅销书教人拓展人脉,培养口才和交际手段,就连早教机构都放大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开发。

30、本书中,年逾花甲的叔本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佛教的基本信条与欧洲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创立了悲欣交集的独特人生哲学。

31、叔本华和佛教给人类痛苦开的“处方”非常相似,那就是“放弃”,也就是“无欲则无苦”。

32、《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

33、叔本华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34、《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论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开创了一个主要流派——同情学派

35、  搜狐封杀我的博文是违法的。我没有触犯任何现行法律,我没有触犯道德底线,我有权说我要说的话,这是公民权利受宪法保护的。任何个人和单位和团体和网络运营商都没有权力封杀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36、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空闲就要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容易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

37、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叔本华指出,康德分裂现象与物自体是错误的,因为现象同物自体的关系,就是表象同意志的关系。

38、大明最后的傲骨:抗24万清军死守孤城81天,斩杀大清3王18将

39、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

40、那么对于财富的欲望,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

41、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的途径。

42、阅读一个人的著作总会比与这个人的交往获得更多的内容。就最重要的方面而言,阅读这些著作的确可以取代,甚至远远超过与这个人的近身交往。

43、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44、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45、其中,对于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追寻幸福,叔本华提出了很多有启迪性的建议。有一些建议,不管你处于什么阶级什么阶段,都是适用的。

46、我们在阅读时,是别人在替我们思想,因为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他人的思想过程而已。书中的思想只不过是沙地足迹而已,你看得见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径,但要知道他一路上看到过什么,你必须看到他的眼睛。

47、因为哲学是因好奇而发,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48、释迦牟尼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念,而欲念总会造成不满。人心永远不满,人心永远不安。一切的苦难都是出自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佛)我们一点也不是真正的自我。“自我”感产生自一个短暂的颗粒集合,凝聚,作为系统进入世界,成为受控的—“我存在”……然后在死亡时瓦解,浩渺的宇宙时间中闪光的一瞬。那一宇宙瞬间的特点是一个简单的破碎的现实:受苦!—《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叔本华认为,世界所有的痛苦都是原始意志的表象,其本身并非实际的东西,只有原始意志才是唯一真正实际的东西。我们否定意志,舍去欲望,放弃一切,心境就会如同湖面一样平静。

49、在挑选阅读物的时候,掌握识别什么不应该读的艺术就成了至为重要的事情。这一艺术就在于别碰那些无论何时刚好吸引住最多读者注意的读物——原因恰恰就是大多数人都在捧读它们——不管这些是宣扬政治、文学主张的小册,抑或是小说、诗歌等。

5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

51、他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人受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支配,不断追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苦恼和烦闷。

52、生者忙忙碌碌,孜孜以求,只为谋生存。然而,终于谋定了生存,却不知道用它做什么;于是投入第二次奋斗,为的是摆脱生存这副重担,令生存变得无从感知,“杀掉时间”,也就是说,逃离无聊。

53、谁要是认识了根据律如何在纯粹直观的空间中起着支配的作用,他也就是由此而穷尽了空间的全部本质;因此空间自始至终就不是别的,而只是其部分互为规定的可能性,也就是位置。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考察和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沉淀为抽象的概念而更便于应用,那就是全部几何学的内容。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54、所以,还是要了解自己最真实最强烈的欲望,尽自己所能来完成这部分愿景。同时,要懂得克制其他的欲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