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精选文字85篇』

时间:2024-04-10 15:24:30

摘要: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1、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传播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在所有的时代,过去、现在、将来,它都会能得到传扬;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所有的地域都会受到欢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都能给人以真善美的教益和积极的引导。2、法捷耶夫(AlexanderAlexandrovichFadeyev,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

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

1、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传播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在所有的时代,过去、现在、将来,它都会能得到传扬;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所有的地域都会受到欢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都能给人以真善美的教益和积极的引导。

2、法捷耶夫(AlexanderAlexandrovichFadeyev,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3、1920年起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任教授,其中在复旦大学任教近五十年,1952年10月起任复旦大学校长至去世。

4、陈望道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妥,有逻辑错误,按这个规定,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如此给普通话下定义,恰恰取消了普通话。

5、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6、纠缠如毒蛇,执着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7、有人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从小耳濡目染,梁思礼的两个女儿梁红、梁旋也先后投身到航天工作中。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

9、在臧克家写于上世纪80年代回忆“诗人节”的文章里,我们可以读出臧克家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屈原,是热爱祖国,反对投降主义;抗拒邪恶、向往美好生活的。诗人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诗人节是为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投降,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和分裂的。”

10、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11、教育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教育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教育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

12、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3、本周定下这10件大事,件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4、惊呆|中国女兵体验“荒野求生”式训练:喝蛇血、吃蜥蜴和蜘蛛…

15、何满子: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16、《发凡》对语文体式及其风格类型进行了概略而有启迪的探讨。这样,陈望道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创新理论、缔造体系,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路向。

17、然而同时,难以否认,鲁迅很多时候,是有人身攻击倾向的。有时,他未能全面了解事实,所做出的判断,就未必客观公正了,那些被他骂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者,有时是很无辜的。他对于现代评论派、顾颉刚和章士钊等人的评价,显然是不全面,有时甚至是歪曲的。他及“五四”时期的诸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缺乏辩证性,有些批判和指摘是无理的,甚至是错的。

18、1962年,《辞海》原主编舒新城逝世后,陈望道接任主编。此时,《辞海》编纂进入新的整合阶段。他确立和贯彻分科主编负责制,即给予各学科专家以充分的话语权;他坚持重视《辞海》的科学性,对编写质量立下经典性的要求:没有外行话;没有外行完全看不懂的话。

19、日本可“一夜之间”拥有核武器!美国副总统为何这么说?

20、陈望道研究社会科学而又要以中国语文为中心,是因为他感到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也就是正确地掌握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发民智和思想解放是极端重要的。

21、比如支持“废除汉字”的主张,肯定是一个极端的态度,有那么一点“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的意思,但是从“大义”上看,核心还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22、《修辞学发凡》历十余年而成书,《文法简论》也是积累了几十年的思考,就是最好的说明。这正体现出一个学者应有的学术精神——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功利。

23、既然是主观的,自然就会有局限性,在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的角度,有局限性,正常。

24、他在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和东京物理学校,从文史哲到数理化均加以研习,还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而后,“从一时泛览无所归,转而逐渐形成以中国语文为中心的社会科学为自己的专业”。

25、学术中国化,是“古今中外法”可以和能够达到的一种学术“化”境,即其学术形态是“我们自己的样子”,也就是说其理论框架和话语系统是我们自主建构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6、陈望道对中国语文在20世纪时代演进中发生的民族语言共同化(建设和推广普通话)、文体口语化(建设白话文)、书写简便化(汉字简化)和注音字母化(汉语拼音)等语文现代化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实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业绩,尤其在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研究上有所开拓创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建立和发展贡献了富有价值的成果。

27、关于学术,陈望道说,“学就是原理,术就是应用”。研究科学原理,是对真理的追求;应用科学原理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

28、竺安说,像父亲这一代处在清朝末期的,国难深重,国耻无限,一次次的战败,一次次割地赔款……直不起腰来的时候,有识之士都能够想到,中国有那么灿烂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强大起来?“树我邦国”,就是你还能恢复到昔日的灿烂历史当中,不能气馁,要奋斗要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立于世界国家之林,毫不逊色。

29、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30、陈望道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岁末(1891年1月)。那个年代,清王朝走向没落衰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宰割,社会灾难和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批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而奋起斗争。

31、“你必须俯首帖耳地为你的主人——人民服务,对你我存着一个大的希望,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我的、我们的小野马啊!”因为二儿子臧乐安属马,臧克家昵称他为“小野马”。“俯首帖耳地为人民服务”,正是带着父亲的期望,今年已经离休25年的臧乐安,还始终坚持在俄语翻译战线上。

32、鲁迅先生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以笔为枪的战士,更是一个文化斗士。但是,鲁迅先生的作用,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在那个时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甚至是无可比拟的。正是有了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化思想界的战士,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实现,中国才得以彻底砸烂封建制度的枷锁和封建文化的束缚。

33、恩格斯说“翻译《共产d宣言》是异常困难的”。陈望道知难而进,相当成功地运用新兴的白话文完成了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迻译。

34、我觉得鲁迅在大陆过份被政治化了,高估了。鲁迅像写《阿Q正传》和《中国小说史略》,都是非常好的书。可是,鲁迅写的杂文其实不好。大家觉得鲁迅杂文犀利,其实不好。……我觉得鲁迅被过分高估了。连他弟弟周作人也这样讲,他说鲁迅可能本人不愿意这样被高估。高估不在鲁迅,而是证明你高估他的人,你的水平出了问题

35、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36、翻阅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写给子女的400多封家书,“国家”“责任”是经常提及的内容。人到暮年,梁启超精力不减,写成《屈原研究》,极为推崇屈原坚持真理,忧国忧民的人格。和屈原所处的时代一样,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抱着救国思想,梁启超先后送七个子女出国求学。

37、“古今中外法”有助于克服学术研究上的片面性和门户之见。正如陈望道所言,五四以后,在文化学术界常有中外派和古今派的对立。

38、先生在评价自己的小说集时,曾用“格式的特别”和“表现的深切”等语。这是很精到的批评,我以为,后者当是先生的文字能够赢得无数读者的最重要原因。鲁迅先生生前被人讥为“刀笔吏”和“绍兴师爷”,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文字的深刻犀利。他真诚甚至无情地揭示出现实的种种生态,使那些黑暗中的人与物,暴露在太阳底下。如此,才能更好的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才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最能够体现鲁迅之深的,或许不是那些小说,而是他的杂文,尤其是那些对于社会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批判的文字,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的好些文字,现在重新发在媒体上,也很难说是过时了。这是鲁迅先生的幸运,还是不幸呢?关于先生的思想,我不打算展开,也暂时缺少相应能力。而要消化先生的文字,还需要很长时间,我愿意做先生忠实的学生。当然,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9、英国和欧盟代表因为“脱欧”当面吵了起来……(附吵架视频)

40、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行者,陈望道大力提倡白话文,积极推动中文书面语的改革。1918年他发表《标点之革新》(1918年《学艺》第3卷),明确主张引进西式标点来破除“文不加点”的旧传统;接着又发表系列文章,从学理与实践上对新式标点的使用作了充分的研究和说明,有力地促进了中文新式标点的确立和推行。

41、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惟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42、后来又加上了“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内容。关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陈望道则作了“即经过书面语加工了的北方话”的具体说明。

43、我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44、陈望道说此书是给青年人“以为阅读及实习论辩文体之助”而写的。

45、所谓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一种态度,一种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而表现出的“苟为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态度。

46、在父亲影响下,竺家5个子女都用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大儿子初中未毕业就弃笔从戎,抗击日寇,二女儿参加了野战军,为保家卫国赴朝鲜抗美援朝,而小儿子竺安,则踏上科研报国之路。学成的竺安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拥有自主科研成果的他,本可以到国外过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但是他毅然决定留在国内,帮助中国企业打造属于自主品牌的毛细管电泳仪器,

47、敬请关注CCTV-13端午特别报道《家国血脉》

48、最能够体现先生之韧的,当是他的战斗精神,即所谓不战则已,战则不止的斗争精神。散文诗集《野草》和部分杂文,很好地呈现出了这一点。不仅自己战斗,他也鼓励青年同样战斗,纵使面对的无物之阵,也须战斗到底。否则,就是失败,就是会在沉默中灭亡,以前所获得的战果也都将失去。他甚至愿意做团死火,为了能够使青年获得新生,使新社会早些到来,不惜与黑暗邪恶者同归于尽。

49、诚然,陈望道的功能说也正是诞生于这种古今中外法之中,至于他修辞学体系的建立,也正是体现了他对古今中外法的成功运用。修辞学史名家郑子瑜评价: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过程中,陈望道是真正采用科学方法“彻底将中国修辞学加以革新,把中国各种修辞现象做过归纳功夫,写成了一部有系统的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专书的”第一位修辞学家。又在分析说明陈望道在修辞学上撷取吸纳一部分外国研究成果后指出“陈氏的修辞学仍旧是他自己的修辞学”,“同时也是中国的修辞学”。

50、两个男孩夹住一块糯米饼,谁也不放手,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打破僵局。

51、语言学家胡明扬评价:“陈望道先生在那次讨论中充分显示了他当时和国外语言理论发展同步的理论素养,特别是在讨论词类问题时娴熟地运用了索绪尔关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经典理论来解决由于汉语缺乏形态而引起的划分词类的种种困难”,发表了“重要的高屋建瓴、发人深省的理论见解”。

52、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53、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思想的解放,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的呼声是那个时期的主流,这种思想解放的潮流,其实是有两种不同的走向,一种走向是“改良”一种走向是“革命”。改良派在文化领域的代表是胡适,而革命派在文化领域的代表就是鲁迅先生。

54、陈望道治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地对待中与外、古与今、破与立、事实与理论、继承与创新等关系,致力于融通古今中外,进行学术创新。

55、他被称作“B超神探” 拯救上千孩子的性命!

56、诚然,陈望道的学问以语言学研究为重心,也以此最负盛名,但是他的视野又始终放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他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因明(逻辑)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等学科都加涉猎,都有业绩,而且在诸多方面为中国学术的现代化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究。

57、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58、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59、父母尊重我的选择,让我学会思考,遇事不逃避,有自己的主见。

60、陈望道总是从社会文化生活,尤其是语文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来做学问,但他绝不会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更不会曲学阿世,使学术功利化、低俗化。

61、茅盾: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62、在长达九年的浙大西迁办学中,竺可桢海纳百川、延聘名师名家,一大批著名教授汇集浙大,苏步青的微分几何、王淦昌的中微子研究、贝时璋的细胞重建研究等都处于世界的科学前沿。为鼓舞师生奋发图强、共抵外侮,竺可桢决定将“求是”作为校训。他在对学生的演讲中这样讲到:“今日我们面对如此严重的外侮,要挽救如此大的劫难,只有发良知、励志节、勤学问、明是非、负责任、改变风尚,才能像王阳明先生那样‘局常、处变、立身、报国’。”

63、这样,也就自然形成“古今中外法”,而可以在文化学术上避免“崇洋”和“复古”的偏颇。在文法革新讨论中也就有两种不同的倾向。

64、他一生秉持革命信仰,始终以“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己任。

65、所以,陈望道先生说:“学术上闭关自守不求新知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洋照抄照搬也是不行的。”

66、我家对分数没有要求,成绩也不会和物质挂钩,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可以。

67、按臧克家遗愿,他毕生收藏的一万多册书全部捐给母校山东大学,同时捐出的还有出自郭沫若、茅盾、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大家”之手的字画,被臧老称作“半部中国文学史”。他的儿女们只留下了复制品作纪念。臧克家曾说,“我是个执著人生,热爱祖国与人民的人……由此,日夜燃烧,受大苦,得大乐。”他用这种执着记录了时代,也用这种执着为后人诠释了家国大爱。

68、我非常庆幸我有如此开明的父母,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和主见是多么重要因为,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它们不是只有一个选择,而是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而生活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69、著名作家木心: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体”。

70、“后985211时代”中国大学“双一流”的目标在哪里?

71、1945年,他作为我国现代新闻教育的开拓者之通过募捐在大学里建造起了第一个“新闻馆”作为新闻教学的实践基地,以贯彻他的“好学力行”的新闻教育思想。在后来的院系调整中,他为保存复旦大学新闻教育的基业作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贡献。

72、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73、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怪罪鲁迅先生,毕竟旋涡中人,由于利益与情势等的影响,往往会失之义气。而且,他所在的时代与我们的也不同,我们不宜苛责前人。况且,他不可能像后人一样,能够在较全面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超越的评判。因此,要理解鲁迅,就必须全面了解他的人和时代。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谈得上学习和研究。

74、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日录,大概就没人政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还不是对普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75、在我家,爸爸妈妈也从来不把物质和成绩挂钩。爸爸妈妈常常告诉我,追求好成绩,是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而不是为了一些肤浅的物质奖励。只要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而爸爸妈妈在经济上能承受,就会给我买,与成绩没关系。我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还有一张银行卡备用。爸爸妈妈的理念是,在当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孩子不缺钱、不缺爱,到外面走弯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76、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

77、“文革”中,陈望道处境很困难,但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的思考。暮岁之际,他先是发表了关于现代汉语单位词和探讨汉语提带复合谓语两项研究成果,接着又在病榻上进行了《修辞学发凡》重印的修订,更是完成了遗著《文法简论》的定稿。

78、“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难道眼睁睁看着我们家“23号”当中等生?

79、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80、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

81、一种偏向于中国古说,一种偏向于外国今学,而陈望道对于不同倾向的意见从不简单否定,或绝对肯定,而是以“古今中外法”分析其中各别有用的东西,融合不同意见而提出比较全面的看法,所论就比较“平允周致”(叶圣陶语),而日本学术界的朋友评价文法革新讨论中“陈望道的论文最为精彩”(见王立达《汉语研究小史》),大概也是有见于此。

82、为中华民族保留教育科研火种、精神血脉,在日寇飞机频繁轰炸下,竺可桢带领师生途经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每到一处,师生们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当地解决困难。

83、1938年,陈望道发动和组织了中国语法学史上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参加讨论的有金兆梓、方光焘、傅东华、张世禄等学者,历时四年。

84、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d宣言》问世,这是《共产d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为中国革命引进了理论指南,同时也在话语建构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